校友工作
百廿风华·校友访谈|万可:风物长宜放眼量

人物简介:

万可,女,1978年9月生,安徽人。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宗教学系,师从傅有德教授,获哲学硕士学位。曾任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、新华社总编室值班室副主任(2017年兼任总编室工会副主席)、驻外任新华社北美总分社行政秘书,现为新华社总编室办公室副主任(分管党务纪检工作兼工会副主席)。

受访者在美国白宫度过的别样圣诞节

人物采访:

问:万老师您好!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。您本科学习的是法律,首先想请问您为什么在硕士阶段会选择到山大、到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来学习宗教学?

特别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接受采访。非常感恩能师从傅有德老师,非常感恩能在山大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度过自己的“大学时代”。山大三年,一生受益。山大研究生求学三年,于我是真正的“大学时代”。我从电大毕业,最先学的是经济,工作后自考了法律专业,然后考研就读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哲学系。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素来以“文史哲见长”,而哲学系又培养了山大文史哲各学院的很多教授,可以说山大哲学系是山大文科的“人才摇篮”。有人说,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回想山大的求学经历,脑海中不由浮现傅有德、刘新利、何中华、陈坚等一批优秀的教授。山大三年,我们的智识全有赖于教授的指点,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有赖于教授的启迪。

我是山大宗教学系2002级学生。能求学山大,我首先感谢我的家庭:我的父母和兄长,在他们“唯有读书高”思想的熏陶和激励下,我才能在工作后坚持求学进取。当时的我,辞职报考,山大于我就是一座心中的求学圣地,抱着一定要考上的心态,我填报了哲学系。记得面试时,傅老师问我:为何学哲学?当时,我说了自己的经历,以及自己差点和山大擦肩而过的故事,连夜赶火车到济南参加第二天的面试,迎着小树林的朝霞再回校园,听着晨光中教堂的钟声,我内心那份欣喜和激动,久久不能平静。或许是这份坚持和不易,让在场的评委老师们给了我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。多年以后,回想至此,依然感念至深,山大与我,知遇之恩,感恩一生。

问:您能简要介绍一下您在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宗教学系读书的经历吗?

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种种期待和向往,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就这样开始了。谈在山大宗教学系读书经历,首先就得说傅有德老师。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,第一次见傅老师,那份儒雅从骨子里透出来,后来有幸成为他的学生,交往多了,他的和蔼可亲、平等待人、宽厚大度、坚韧毅力、多才多艺等气质一一显现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其儒雅决非“表面现象”,那是在中西方文化浸润里的风骨,故而一经养成,便经得起一生考验。

回想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三年学习,感受最深的几点:一是心中明灯,在山大老校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二楼那盏明亮的灯光,直到今日都在我的心中,无论刮风下雨,每天晚上,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二楼傅老师办公室那盏灯都一直亮着,那温暖的灯光,就像是莘莘学子心中的明灯,它静静地诉说那份坚守和坚持。唯有坚持,方得始终。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,每每偷懒之时,心中便浮现那盏温暖的心灯。

二是无界之域,我不是科班出身学宗教学,但哲学和宗教学给我最重要的就是视角,宗教学第一年的大课,非常有幸读了中国哲学史、西方哲学史,每位哲学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和看世界的视角,这是最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,从这一点上,我常常有“无界之感”,人文学科本就是学科交叉,哲学或者说宗教学更是如此,比如从文化的角度,宗教学就像是深入了解和理解文化的一把钥匙,它联结着文化的主流和边缘,偶然和必然,个体和他者,神圣和世俗,彼岸和此岸。这一点在后来从事新闻学时确实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和独到的视角,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。

三是与爱同行,山大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,“这里有种独特的气质”,无论是“爱人如己”和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比较,还是徜徉在尼采的抒情诗和“庄周梦蝶”的隐喻中,宗教学给我的是:理解和宽容并行不悖,理论和现实相得益彰,人文和科学兼济同行。山大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给我的是:师长亲切,同学可爱,学风醇厚,中西文化交融碰撞。但这一切,要因为爱,源于爱,才能真正觉得那份思想盛宴的精彩绝伦。告别象牙塔,再次回首求学三年的经历,依然心向往之。

四是开拓眼界,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,我有幸去香港道风山交流学习一年,这一年的经历可以说是得益友开眼界,非常有幸与曾任山大中文系主任曾繁仁老师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、金陵神学院黄金斌老师一同学习受教,他们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,一年的学习和交流,每日一起习作和锻炼,英文的教学环境,让我多了许多挚友,也养成了许多终身受益的好习惯,感恩傅老师一路鼓励支持,感恩山大。

问:您在毕业后选择去新华社工作,请问是什么契机使您与新闻媒体行业结缘,并进入新华社工作的?您在学生阶段的哪些积累,对工作产生了影响?

我是2005年毕业,毕业时我报考了国家宗教事务局,在网上申报了新华社,最后我选了新华社,当时是大文科概念,确实是个契机。我觉得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机缘巧合,新闻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,实习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。报考新华社,从笔试到面试,到两会期间的试用,我都非常感谢之前的各方面积累,让我有幸能在中国的新闻最高殿堂开始自己的新闻学必修课——实践课,而之前工作经历、知识积累、品性习惯等都有了用武之地,回想这段经历,我深感,你吃过的苦,都没有白吃的。

问:从浙江分社经济采访室记者到新华社总编室值班室负责同志,再到北美总分社行政秘书,您历经新华社多岗位历练,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吗?您遇到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件吗?

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,从求学到工作,一路都是老师,一路都是贵人,他们给予的远比我回馈的要多,所以时时不敢懈怠,只能全身心投入,尽管如此,都屡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,惟愿能不断学习,不断精进方能对得起这份幸运。在新华社从业16年有余,我非常有幸历经了新闻、经营、行政、驻外、党务等多岗位的历练,每一个岗位我都认真地对待,用心地打拼,成绩谈不上,但收获很多,与之相比,那些辛苦都不足一提。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,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、记录者和推动者,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在这个行业,需要你不停的学习。

印象深刻的事太多了,最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,2021年11月26日,中国新闻界一代传奇落幕。在先后度过了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,她自己百岁生日、她所在的新华社90岁生日之后,全国新闻界迄今唯一的党内最高荣誉——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瞿独伊,在冬日午后晴朗的安宁中,永远闭上了眼睛。总编室做了一场专门的分享追思会,分享了2016年,时年95岁高龄的瞿奶奶在北京六环附近一个摄影棚,从早到晚拍摄微电影《红色气质》的情景,95岁的她身体极好,热爱美食,喜欢游泳,面对镜头回忆父亲瞿秋白时,她平和地说出那句打动无数人的话:“我始终不明白,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,哪一个是我的父亲”。她自幼被父母带到苏联生活,俄语说的极好,一辈子说汉语都带着一点俄国腔。记者一见面就问她:“奶奶,您还能用俄语唱《国际歌》吗?”她的父亲瞿秋白是《国际歌》第一个中文完整版的译者,瞿奶奶坐在红白条纹的沙发上,张口就唱,现场听到的每个人都瞬间屏住呼吸,生怕干扰了她,她一口气唱完,一字不落,字正腔圆,中气充沛。时空穿越,那时,她是中共六大唯一健在的见证者。六大,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,听瞿奶奶的歌声,脑海中清晰浮现六大在莫斯科郊外的“银色别墅”开幕时,与会代表齐唱《国际歌》,那时很多人想到的是在国内“白色恐怖”中被杀的战友,边唱边哭,会场里是哭声一片。再听瞿奶奶的歌声,歌声中百年风雨骤然袭至心头,听得人血脉偾张、热泪盈眶。回想新华社90年风雨历程,“新华社”这三个字的分量和信誉,正是像瞿独伊这样的新华社记者用生命浇筑的。

问:回首您的职业生涯,在择业就业、品格锤炼、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,您能给在校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吗?

指导谈不上,我谈几点建议吧,一是广泛涉猎,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,哲学、宗教学研究需要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知识,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。研究宗教学需要了解基本的文学和历史知识,甚至需要学习社会学、政治经济学、美学。在这一点上,特别想说山大第一年的大课培养非常重要,还有就是特别感谢在香港道风山学习,因时常去中文大学,那里丰富的教学资源,让我课余时间有了好去处,跨学科的旁听,拓宽了我的知识背景和视野,其次,要多读文献、研究成果,一方面要多读经典文献。傅老师一直强调要读经典原著,没读过经典,对所研究的问题和人物就没有发言权,发表观点时就没有底气,因语言限制,许多原著对于当时的我是很艰涩的,虽知重要但很难力行。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界动态和学术前沿。了解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程度,总结重点难点、争论的焦点、以及相关前沿,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提炼自己的问题和研究的切入点。

二是善思勤练,对于文科生来说,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党政机关、企业事业单位,写作这关是一定要过的,文有常法,写文章有“生手”和“熟手”之分,生手写东西很难,半天写不出来几句话,熟手文思泉涌,运笔如飞,甚至可以倚马可待。文章本天成的功力不是人人都有的,大部分人都是从菜鸟、小白到大拿、大手笔,这是一个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每个武林高手都是在不断摔打和满身伤痕中练就扎实武艺的,关键是坚定信念、咬定目标、勤于学习、善于思考、不怕苦不怕累,多写多练,功力自然不断精进。俗语说文以载道,为文有三层次,首先是情怀,其次是见识,再次是文字。情怀属于第一层次,指的是价值观,是思想底牌;见识指的是视野,是经验、逻辑、思维方式;文字指的是笔法、语感和格调。千万不能舍本逐末,开始时可以多看多模仿,随后要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,多思考,勤练笔,日积月累,不断精进。

三是感恩前行,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漫漫求学路,信息时代让跨界有了更多可能,学习成了终身的事。今天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的学子,明天到底从事什么,都是未知的,或者要抱有这样的心态去踏实过好每一天。而此时此刻,我还是要特别感谢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,感谢我的导师傅有德老师,还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那些帮助我、鼓励我、教导我的老师和学长们,对于一个哲学的“门外汉”,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,每当我沮丧不前时,你们言传身教,你们的鼓励和宽容格外的重要,山大给了我一生丰厚的基奠,坚毅果敢的品格、忠厚踏实的学风、简单丰富的内心、善良诚实的心性。

因为有你们,才有我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底气。

三年山大行,一生山大情。